人心向背网人心向背网

厦门传承“苏颂”千年瑰宝 推动科技创新再腾飞

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位于厦门同安的苏颂苏颂公园绿荫环绕,世界上最古老的厦门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安静地矗立其间,向世人昭示,传承创新厦门在1000多年前曾诞生过创造世界科技奇迹的千年伟大科学家。被誉为“世界时钟之祖”的瑰宝水运仪象台,是推动代表北宋时期科技发展高峰的大型科学装置,由著名宰相苏颂领导创制。科技

作为苏颂的再腾故乡,厦门正不断擦亮苏颂名片,苏颂从先贤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科技成就、厦门弘扬科学精神、传承创新传承创新基因,千年让存续千年的瑰宝中华科学精神在新时代大放异彩,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推动精神源泉。

创造性转化苏颂成就

巧妙的科技机械装置通过水流控制,精确的切割时间……正值暑期,厦门同安苏颂公园里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一睹水运仪象台的真容。

水运仪象台高12米,底座方长7米,用水做动力,集天文观测、星象演示、计时报时于一体,堪称我国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耗资最大的“国之重器”。国际上认为,水运仪象台是机械钟表的先驱,也是现代天文台的鼻祖。其中的擒纵器机构与17世纪欧洲机械钟表中的锚状擒纵器在设计原理上非常相似,但比其早了六七个世纪。

水运仪象台原件在北宋末年早已不存。但设计者苏颂留下了《新仪象法要》,记载了该仪器的制造方法。目前位于苏颂公园的水运仪象台是国内首台按1∶1比例仿制的仪象台,足有3层楼高,蔚为壮观。

苏颂的科技成就远不止于此。

厦门市同安区社科联主席林永富向记者介绍,苏颂一生从政,官至宰相,政绩斐然,但不为人熟知的是,他曾两次被授命领导科技工作,创造了七项世界第一,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科技遗产。英国著名科技史学专家、剑桥大学博士李约瑟曾赞扬“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厦门同安一直在努力挖掘并展现苏颂在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让更多人通过苏颂的科学实践、通过件件具体鲜活的创造发明,领略这位伟大先贤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林永富说。

今年暑期,历经一年升级改造的苏颂纪念馆重新开放,将苏颂在天文、机械、医药等领域创造的七项世界第一,通过智能科技手段及仿真模型,生动呈现在现代人眼前。“作为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里全面展示苏颂生平事迹和伟大创造发明,暑期吸引不少外地研学机构到访。”同安区科技馆馆长高水满说。

创新性发展苏颂精神

“苏颂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他记录的内容翔实可靠,《新仪象法要》为世界留下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机械图纸,成为了今人复原古代大科学装置的主要依据。”高水满介绍,2020年,纪念馆组织专家按照1∶1比例复原苏颂创制的另一个大型装置“假天仪”。其中所有零部件都是纯手工制作,历时两年完成。

“假天仪”是苏颂为了直观感受星辰变化而设计的科学装置。直到今天,它依然是镇馆之宝。参观者身临其中,可以看到苏颂一千多年前观测绘制的星图,共计1464颗,比3个世纪后欧洲观测到的还多400多颗。“仰望繁星,每个人都会感动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科技成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高水满说。

目前,仍有2万多名苏氏宗亲世居厦门。当地免费开放的苏颂故居不仅是苏氏宗亲联络乡情的“灯塔”,也成为了当地传播历史文化、廉政廉洁教育、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文化场所。苏颂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苏振家介绍,苏颂故里正积极推动苏颂文化普及发展,已连续举办十一届苏颂国际文化节,组织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海内外苏氏贤达从家国情怀、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等多角度挖掘苏颂文化,让苏颂精神继续在当代发扬光大。

实施苏颂工程

同安新城,沿海而建。从苏颂大道向海望去,由智谷、创谷、云谷构成的厦门科学城核心区,日新月异。厚植苏颂文化,厦门让苏颂精神持续引领科技创新的大潮。

今年3月,厦门发布方案,宣布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推进发展动能向科技创新转换,这一工程被命名为“苏颂工程”。

作为推进“苏颂工程”的重要载体,厦门科学城被规划为城市原始创新策源地和未来产业培育地。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4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此落地生根。

“苏颂工程”提出了美好蓝图:到2026年,将厦门建设成为支撑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海峡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孔曙光介绍,厦门市推进实施“苏颂工程”,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已相继推出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的“苏颂行动”、举办苏颂科技大讲坛、“苏颂杯”系列创新创业赛事等。“苏颂精神是厦门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发扬,而且要进一步挖掘和提炼,赋予苏颂科学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科技之光在厦门恒久闪亮。”孔曙光表示。

赞(441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人心向背网 » 厦门传承“苏颂”千年瑰宝 推动科技创新再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