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背网人心向背网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接续 誓把黄沙变绿洲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茫茫腾格里,六老汉三代治沙情。步沙变绿与沙漠同行近半个世纪,代人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接续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一代接着一代干,誓把战风沙,黄沙缚黄龙,六老汉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让沙漠披绿生金的步沙变绿时代壮歌。

全国绿化委员会、代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接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决定,誓把授予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群体”称号。黄沙

戈壁滩,六老汉古道边,步沙变绿荒漠连天;土也黄,代人天也黄,沙尘常现……40年前,古浪县饱受腾格里沙漠侵袭,其中最大的风沙口八步沙,更是一片不毛之地。

1981年,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等6位农民,自发组建集体林场——八步沙林场,联合承包沙地治沙造林,义无反顾地向茫茫沙漠发起挑战。

为了赶进度,“六老汉”全家动员,6个家庭40多人全部上阵,还雇了不少邻居去帮工。“为了省时间,父辈们卷起铺盖住进沙窝里;没有房子住,就在沙地上挖个壕沟,用柴草搭上个地窝铺住;没有炉子生火做饭,就用三块石头支口锅,开水泡馍来充饥,大风一起,沙子刮到锅碗里,吃到嘴里把牙齿咯得吱吱响。”郭朝明的儿子郭万刚说。

那时,栽植的树苗次年春季一场大风就能刮走六七成。“但父亲和叔叔们坚信‘只要有活的树,就说明这个沙能治’。最终探索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技术,总结出‘稻草沙障+沙生苗木’‘治沙要先治窝、再治坡、后治梁’等治沙模式,使第二年苗木成活率达76%、保存率达70%。”郭万刚说。

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六老汉”先后治理沙漠7.5万亩,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使近10万亩农田免受风沙侵蚀。

青丝变华发。“六老汉”的儿孙从父辈手中接过了铁锨。2000年起,郭万刚带领贺中强、石银山、罗兴全、程生学、王志鹏等第二代治沙人走进了八步沙。

黄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我们立下誓言:‘治沙的步伐一刻不能停歇,一定要把父辈肩上治沙这面大旗继续扛下去’。我们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远离林场25公里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累计在该区域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治理区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郭万刚说。

2016年起,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完成治理后,以年仅21岁的郭玺(郭万刚的侄子)和大学生陈树君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治沙人来到八步沙林场。

“目前,我们在八步沙林场建成了设备齐全的林下养鸡场,创建了‘八步沙溜达鸡’有机绿色品牌,‘溜达鸡’现有存栏量3万只,每年出栏5000只,年收入可达50万余元,实现了沙漠变绿、治沙人致富的目标。”郭玺说。

40多年来,“六老汉”三代人完成治沙造林28.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完成通道绿化近2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多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以及花卉、观赏苗木1000多万株,在不毛之地的腾格里沙漠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让沙漠变绿洲、绿洲变金山。

赞(9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人心向背网 »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接续 誓把黄沙变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