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背网人心向背网

创新为笔绘就现代化新城——青岛市崂山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张绪霞 赵子健

11月26日,创新创新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内,为笔该校教授汪传生正在点燃创新火苗。绘现“自修复轮胎具有广阔的代化工业化应用前景,我们正聚焦自修复橡胶配方、新城混炼加工及成型等开展工艺及装备攻关。青岛驱动”汪传生介绍。市崂山区

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科技“从0到1”的高质原始突破,与科研成果“从1到10”的展上裂变,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创新创新

“在崂山区,为笔创新已成为常态。绘现”青岛市政协副主席、代化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城崂山区聚焦做大做强7条重点产业链,充分发挥科技和金融两个核心优势,壮大企业和人才两个创新主体,建强园区和楼宇两个重要载体,突出抓好实体经济、项目招引和营商环境,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建产才融合新格局

科技策源的核心,是人才的集聚发力。崂山区加速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共融”的发展新格局。数据显示,当前该区人才总量已突破23万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4人。

“崂山区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园区发力,将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系统规划、一体推进。充分发挥产业链人才联盟集聚作用,近三年共引育高层次人才项目33个。”张元升介绍。

以虚拟现实产业链为例,目前,崂山区聚集虚拟现实高端研发机构13家,上下游企业100余家,全国70%以上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落户集聚,2023年产业规模预计突破180亿元。

校地融合是产才融合的关键一环。崂山区立足校企产学研合作需求和紧缺人才招引需要,与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以青岛科技大学为试点,搭建起“讲席教授”校企人才共享平台,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推动校地科研成果转化,该区搭建了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基地,2022年驻区高校院所共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0.9亿元。

“崂山区把人才作为引领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从产业组织到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服务全周期,都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精心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涵养人才创新生态圈。”崂山区科学技术局局长薄伟告诉记者。

竞逐新产业新赛道

把创新作为发展基因的崂山区,以专业园区为“主阵地”,率先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上发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互动。

中心位置坐落着青岛智算谷,海信全球研发中心和海尔科创生态园分居两翼……崂山脚下,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一谷两翼”的布局犹如大鹏展翅,园区创新氛围正浓。

崂山区副区长刘凌介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于今年2月开园,首期规划100P算力的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上线运营,该算力中心已累计服务企业及科研院所234家,峰值算力使用率达到80%。

在崂山区,算力正在不断释放数据要素的创新活力,改变生产方式和科研范式。“公司采用算力辅助药物设计,建立了药物分子大模型,有效减少了试错次数,降低了研发成本,加速研发进程。”青岛超蓝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依托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这一载体,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风驰电掣”。1—9月份,该区已集聚13家人工智能领域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余家产业骨干企业,人工智能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营收超190亿元。

持续培育创新“土壤”

创新就像种子,有了优良的环境,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崂山区靶向瞄准现代科创企业关注的资金、载体、审批等“卡脖子”问题,出台了“1+1+15”一揽子科创政策,持续培厚创新“土壤”。

青岛易来智能科技公司是崂山区众多科创企业之一,因业务发展而资金短缺之际,崂山区推出的“人才贷”解了其燃眉之急。

“公司属于智力密集型企业,抵押品较少,在银行贷款融资难度非常大。”该企业负责人姜兆宁告诉记者,辖区内的企业服务专员了解到他们的融资需求后,协调银行经现场调研,确认青岛易来智能科技公司为优质科创型企业,顺利为企业提供了“人才贷”资金支持。

近年来,崂山区不断探索人才创业的资金扶持新模式。崂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廉洁介绍,为实现精准扶持,崂山区试水“拨改投”,由区属国有平台公司以股权投资方式完成对人才创业企业的融资,实现“财政拨款”向“市场投资”的转型。

赞(4564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人心向背网 » 创新为笔绘就现代化新城——青岛市崂山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