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背网人心向背网

让研究人员更专注科学本质——来自2023前沿科学创新大会的三个镜头

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前沿科学话题、让研国际合作挑战、究人科研职业规划……11月1日至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员更沿科2023前沿科学创新大会上,聚焦科研人员关注的专注自前若干主题,与会的科学院士、专家和青年学者们展开研讨。本质

不同主题的学创新研讨,指向同一个目标——让研究人员更专注科学本质。个镜

“多学科交叉,让研能让专业研究到达新高度”

“今天的究人交叉学科讨论非常有作用。”以“气候危机与碳中和”为题一番热议后,员更沿科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这样点评。专注自前

郭华东也是科学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的本质一项主要任务,是学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全球发展倡议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涉及地球科学、空间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农林地矿水等多个领域。

“互相交流借鉴,多学科交叉,能让专业研究到达一个新的高度。”郭华东说。

11月1日,2023前沿科学创新大会上的专家们展开圆桌讨论。新华社记者金立旺 摄

2023前沿科学创新大会上,研讨主题的设置特别突出了交叉、交融。

极端气候频发,如何精准高效防灾?ChatGPT成热潮,如何判断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的边界?对于下一次可能出现的传染病大流行,该怎样预防应对?题目都是会前征集、凝练而来,参与研讨的科学家不局限在单一领域。

“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就可以从多个学科出发。”学术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编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蔚说。《创新》杂志社是这次大会的主办单位。

杨蔚说,学术期刊是一个交流平台,前沿科学创新大会也是一个交流平台,目标都是促进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交流。

“可以先跟热点,但不能总跟热点”

成长压力大、精力被分散,是不少青年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不变“青焦”?前沿科学创新大会上,话题被抛给院士们。

“有的时候,只要再挖深一点点,就能找到水。”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李兰娟打了个比方:科学前沿发展非常快,要瞄准没有解决的科学问题,坚韧地把科研做下去,做“坚持挖井的人”。

对比自己带过的不同学生,奥地利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程海认为,科学家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坚持研究不会痛苦,反而是一件开心的事。

“可以先跟热点,但不能总跟热点。”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华以自己的科研经历为例,建议青年科学家勇于投身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让中国期刊更有国际影响力”

科学家尤其是青年科学家,怎样看待中国的科技期刊“走出去”?

“大家既为中国科研水平迅速提高感到骄傲,又感到中国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仍有待提升”“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让中国期刊更有国际影响力,是这一代科研人员的历史使命”……会上会下,一批青年科学家在热烈交流。

中国的原创科学成果和科学论文越来越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中国科技期刊,这是科研人员的共识。中国期刊如何进一步国际化?不少科研人员在探索和探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创新》主编韩布兴介绍杂志创刊进程。新华社记者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创新》主编韩布兴说,办一本优质的科技期刊,需要不断攀升的科研实力,需要有大量科学家支持,需要公正的审稿流程,需要专业的采编人才。

在今年6月公布的最新《期刊引证报告》中,《创新》的影响因子为32.1,在其类别中全球排名靠前。影响因子是衡量科技期刊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这本期刊的出版编辑工作,大多数由青年科学家利用业余时间承担。”韩布兴说,“新时期的青年科学家,在国际科技舞台可以有更多作为。”

赞(346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人心向背网 » 让研究人员更专注科学本质——来自2023前沿科学创新大会的三个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