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背网人心向背网

东海立起“大风车”—世界上第一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吊装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吴纯新。大风车

6月28日,东海电机福建平潭外海晴空万里,立起现场施工人员悬着一颗心,世界上第上风眼睛盯着对接中的台兆风扇叶片。10时10分,瓦海人机精准配合下,组成装最后一片叶子对接成功,功吊全船“战友”一片欢腾..

三个多小时后,大风车现场吊装负责人在对讲机的东海电机命令下:“主吊摘钩!“一辆创造世界风电新高度的立起“大风车”迎风屹立,慢慢旋转的世界上第上风风叶将中国海上风机推向大规模。

16兆瓦海上风机叶片长123米,台兆可容纳300名成年人并肩站立;叶轮直径252米,瓦海相当于6架C919客机的组成装首尾连接;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足球场。额定工况下,单台机组每转一圈可发电34.2度,平均每年发电量可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

吊装16兆瓦风机最后一片叶片。科技日报记者何亮 摄。

选址,摸清风的“脾气”。

距福建长乐海岸线35公里,深蓝色海面波光粼粼,是16兆瓦风机“战”的疆场。

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范围。在茫茫大海上寻找“御风逐海”的合适场所,是“捕风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这里的平均年风速超过每秒9米,海上风电的平均年使用时间可达3500-4000小时。它是中国唯一一个可与北欧媲美的海上风电场。三峡集团福建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平告诉记者,台湾海峡类似于宽阔的山间峡谷,东南沿海受冬夏风、海陆风、热带旋风的影响,形成“狭窄管效应”,使福建水域成为世界三大风口之一。

如何在风口找到合适的位置?三峡集团风资源评估团队从发现风的“脾气”开始,建立了高时空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网格海风资源数据库,独立开发了海风资源数据可视化系统,可以对中国海域任何地理位置的风能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该系统除了具有多年平均风能统计的常规功能外,还可以从多个维度分析风资源的变化特征,估计发电量。刘建平告诉记者,正是在这种武器的帮助下,评估团队才能清楚地了解海上风资源,最终将16兆瓦风扇的场地锁定在福建平潭外海。

吊装16兆瓦风机第一片叶片。三峡集团供图。

“穿针引线”在100米高空上演。

叶片吊装是16兆瓦风机安装过程中最困难、最关键的过程。

福建平潭外海,一年有300多天有6级以上的大风。在风的作用下,巨大的叶片和轮毂在高空吊装,容易晃动。叶片安装对接时,应将直径42mm的176个高强度螺栓插入直径45mm的螺栓孔中,安装误差应控制在1.5mm以内。

为了安全、高质量、高效地完成528条“针线”,实现三片叶片的准确对接,项目建设方从广东转移了世界上第一个2000吨的第四代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号。

刘建平告诉记者,“白鹤滩”号的桩腿长达120米。水下的桩腿直接插入海底,通过淤泥直接插入硬顶层,支撑平台站在海上。DP2级动力定位系统的配置可以确保操作人员在复杂的操作环境中“让风浪上升,坐在钓鱼台上”。

16兆瓦风机吊装现场。三峡集团供图。

“为了减少轮毂和叶片的晃动,我们还在塔上安装了“扰流块”。“参与吊装的中铁桥局平潭风电项目总工程师陈文生告诉记者,在吊装过程中,工程团队将6根人工风绳和2根机械风绳绑在叶片上。随着吊装过程中叶片受力的变化,信号员与吊装司机密切配合,实时调整,确保叶片的准确对齐。

28日下午,在人机的配合下,三个风扇叶片全部吊装,16兆瓦风电机组露出其完整外观。下一步,机组将进入并网调试试验阶段,预计7月初并网发电。

赞(91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人心向背网 » 东海立起“大风车”—世界上第一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吊装